自然农法,打造豆角之王

作者:小辰 发布日期:2018-10-09 浏览数:3128

分享到:

        目前,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农药是有机合成农药,一是有机磷农药,二是除虫菊酯类农药,三是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农药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危害,危害人畜健康,杀伤其他有益生物,污染土壤、水域,破坏生态“食物链”,打乱生态平衡,这类称为“显性危害”或“暴露危害”的影响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农药的另一类被称为“隐性危害”或“潜在危害”是在短时间内显示不出来,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被人们逐渐察觉和体验出来。



        

        一般情况下,农药在植物中的残留是针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随着植物生长成熟过程,农药直接进入植物的根茎叶中,可将农药残留在农产品内。如果无视科学喷洒就会出现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导致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还有一种农药残留是附着在蔬菜、水果的表面,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一些农药却难以降解,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而农药的生物富集是农药对生物间接危害的最严重形式,植物中的农药可经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并不断蓄积,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人体内不断蓄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最大的潜在危害是慢性中毒和“三致”作用,动物实验已经证明,有些农药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甲胺磷、敌百虫、1059、灭多威等禁用、剧毒农药,可影响神经系统,使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可破坏肝脏功能,造成生理障碍,影响生殖系统,产生畸形怪胎,通过人乳传给婴幼儿引发下一代病变导致癌症。还有一些除草剂,影响首茬农作物正常生长而减产。解决化肥,农药问题,迫在眉睫!



        

        解决思路:土壤修复+种草改良+隔断病菌+田间套种+生态平衡+杂草防控+逆境刺激+变废为宝,自然农法理念+自然农法科技创新产品

        3月初,使用清君侧喷施,1:800-1000倍稀释叶面喷施,7-10天一次,连续喷施3次。可提高植物免疫力,抑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4月初,将相和提苗肥冲施,每亩10公斤,可以促进营养生长,补充有益菌,改良土壤,促进根系生长,修复栽培过程中受伤的根系组织,提高抗逆能力。

        天水当地的果农在没有增加过多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品质的大幅飞跃。
        土壤修复,每亩:肥速生4瓶,发酵2吨有机肥作为底肥;
        萌动期,清君侧150ml/亩;
        开花前期,将相和(提苗) 2桶/亩;
        膨果期 将相和(壮果) 1桶/亩;
        成熟期 叶力沁 300倍稀释,7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
        用自然农法的理念+自然农法的科技产品,帮助农户实现有机,零农残!

        近年来,武山县结合自身实际,把架豆种植作为发展富民产业、助推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45311”现代农业产业推进计划和《武山县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富民产业发展,印发了《关于落实正茬(复种)豆角种植面积的紧急通知》,县财政列入专项奖补资金1000万元,在全县西部浅山区、北部干旱山区、南部浅山区、南部高寒阴湿山区等4个贫困片带大力推广种植正茬(复种)豆角,进一步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一是优化种植结构。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在浅山半干旱区和南部二阴山区压粮扩经,大力推广复种蔬菜和高原夏菜,积极推进蔬菜向高海拔地区延伸,形成了多品种布局、各类型齐抓、特色优质并重的“川区发展设施蔬菜,山区发展复种正茬架豆”的特色产业格局。



       

        二是优化种植模式。在半干旱山区成功开创了“菜—粮—油”两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在贫困村每户推广种植2—3亩架豆,实现了蔬菜错季种植、均衡上市,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群众收入。

        整个种植的过程,全程是以自然农法为指导,用自然农法的理念,结合中医“君臣佐使”方法,是以“以菌抑菌,以虫控虫,以草治草”的方法,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达到生态平衡状态。




        前期专门施用“沃土净”和“土郎中”针对土壤问题做修复。后期,施用提质增效的“叶力沁”。使用后,果实大,口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