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军团-常见问题

作者:小英 发布日期:2017-10-23 浏览数:5783

分享到:


1、请问你们投入这么少的产品如何保证作物不减产

    答:作物产量主要受养分吸收的含量而定,而施肥量并不等同于作物吸收的用量。其一:传统化肥中氮肥吸收率为20%、磷肥为30%、钾肥为40%,由于其低吸收率的缘故,不得不提高施用的量来满足作物所需的养分。而微生物液体菌肥的高吸收率意味着它可以利用很少的量就满足作物所需。其二:传统化肥施用中,很多营养元素被土壤所固化,不能被作物所吸收。而微生物可将被固化的养分释放出来,还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植物残体释放养分。以此来保证作物不减产。


2、蚯蚓是什么作用,或者扮演什么角色

答:蚯蚓是腐生动物,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在自然界中起到分解者的作用。蚯蚓可以通过取食、消化、排泄、掘穴等活动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蚯蚓每年能在1hm2的面积上产生25t腐殖质,促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而且蚯蚓体内含有大量的固氮菌,可防止氮素流失,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3、为何要用你们的产品对有机肥再次进行发酵,如何判断是否发酵成功

答:再次发酵的目的是为了让有机肥充分腐熟,若将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施用到土壤中。那么未分解的有机物就会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再次发酵,有机肥在土壤中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就会进行厌氧发酵并释放出危害气体,毒害作物根系,俗称“烧苗”,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发酵完成的标志:1)视觉:腐熟后的有机肥呈褐色或灰褐色,粒状或粉状,物料疏松,无机械杂质。堆内产生白色菌丝;

2)嗅觉:无物料原臭味;

3)触觉:堆温降至恒温,无发热现象。


4、使用完产品后植物变化不大或没有变化是怎么回事

    答:微妙军团依据自然农法“三用”原则进行产品设计,与传统化学农法“杀病虫”这种治已病的方式不同,自然农法强调“治未病”,在病虫害发生之前通过提高作物抗病性、生物保护膜、构建生态食物链等方式来使作物不受到病虫害的侵扰。此外,微生物对于作物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土壤环境的修复来使作物健康生长,这是一个长效的过程。因此,除了观察作物本身的变化外,还需要注意作物生长环境的变化。


5、产品的使用量是否与作物产量成正比

答: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由于涉及到生长环境,肥料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产品使用量并不与作物的吸收呈显著的正相关。

在产品使用这单一变量下,产品的使用量与作物的产量呈“正态分布”曲线,在肥料不充足的情况下,随着产品使用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会随之增加,但增加的速率会逐渐缓慢,直到最高点时,肥料过量施用的弊端会超过其产生的益处。此时,随着产品使用的增加,作物的产量不会提升,反而会下降。

因此,产品的投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选择最合适的量才是最正确的。


6、土壤中原本就有微生物,每亩地用这么一点菌剂和土壤里的微生物相比差异太大了,如何保证起作用呢?

答: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非常多,通常1克土壤中的微生物量在几亿到几百亿个。但是,这些微生物并不全是对植物有益的。除了有益菌,还有有害菌,更多的是中性菌。

微生物世界中有一种现象,叫做“优势主导”,不论是有益菌也好,有害菌也好,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菌只是极小部分,绝大部分属中间观望型,谁占优势,它就跟谁走。MP复合益生菌中却含有大量的对土壤有益的微生物,施入土壤后,通过繁殖等使有益菌很快占居优势地位,“领导”菌群向发酵、再生方向行动。其结果是: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动增强,菌系丰富,肥力增加,使土壤重新进入良性循环。土壤环境变好了,作物也就增产了。

相关产品
|
相关技术
|
相关案例
|
相关新闻
|
相关视频
|
相关方案